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本硕博牧野论坛

发布者:马文韬发布时间:2022-08-17浏览次数:767

2022年8月1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本硕博牧野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等多位知名教师担任论坛评议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本硕博学生及学院各专业师生200余人在线参加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副教授主持。

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高校学子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随后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院学科建设情况,强调学院坚持以德树人、以学促新,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同学们在交流学习中共同进步。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郑立副教授作了《美国政治学博士学习经历分享》的主题报告。他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博士申请的具体流程。接着他就美国政治学博士的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导师选择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研究》主编唐鸣教授作了《写论文的第一烦心事:选题——以社会科学本硕博学位学术论文为讨论对象》的主题报告。唐鸣教授详细阐述了论文选题的困难点、寻找方向、如何定题等内容,总结指出我们要立足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来确定论文选题。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汉语佛学评论》主编龚隽教授作了《能进取譬:中国古典哲学的一种说理方式》的主题报告。龚隽教授聚焦儒家孔子思想的“能进取譬”和禅宗思想史上的“指事问义”,详细论述了其学术价值。他指出中国古典哲学表达“道与理”具有抽象化、概念化倾向,进一步阐释出中国古典哲学说明方式的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政治学人》公众号发起人赵吉博士作了《简约而不简单:基层复杂社会的折叠型治理形态》的主题报告。赵吉博士详细阐述了简约治理的概念、折叠型治理的复杂性、具体实践和理论基础等问题,并强调要正确处理简约逻辑、折叠形态与韧性目标三者的关系。

此次论坛共收到来稿近200百篇,入围70篇,分别在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公共政策与治理、中共党史与思政、哲学与伦理学四个分论坛进行。前三个论坛分别设置两个专场,哲学与伦理学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应用伦理学三个专场。

各分论坛汇报人、评议人展开充分研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赵岚博士生基于我国大豆进口高度依赖美国这一客观事实,精准分析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带来的“全景监狱效应”和“扼流闸阀效应”,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钟晨宁博士放眼马克思《慕勒评注》的视域,深入挖掘该文本蕴含的非异化生活、自我实现等伦理概念,深刻论述了非异化生活的可能性;来自我院的硕士生张红莉同学基于对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概述,认为其在目标、功能、资源等维度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目标,具有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王国维美学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具体策略。

经过为期一天的研讨,论坛圆满闭幕。韩万渠在总结致辞中对各位评议专家以及参会同学表示感谢,并指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硕博牧野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师生关注和参与,经过四届的圆满举办已逐步走向成熟,希望青年学子在这个平台中不断磨练学术意志,提升学术能力。时值我校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本硕博牧野论坛的举办,不仅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还为我校的百年华诞献上了贺礼。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柴琳琳 袁高辉 李广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