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祝凌燕教授莅临我院,在东校区实训楼1509会议室为师生带来题为“Screening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of High Priority by Nontarget Analysi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曹治国教授主持,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祝凌燕教授以新污染物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环境中新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转化产物复杂性等,表明传统的靶向分析和生物毒性评价已不能满足对高风险新污染物的评价,进而引入人工智能有助于准确筛选和识别高风险新污染物以及增强毒性预测的广度和深度。随后详细介绍了将非靶分析与高通量毒性预测相结合识别环境中高优先级污染物,从个体到高通量筛选的机器学习用于PFAS的生物积累以及人工智能使PFAS的肝毒性的高通量筛选成为可能。基于此,祝教授认为利用模型虚拟筛选识别未来可能生产和使用的低风险PFAS,为化工企业从零开始设计低风险PFAS,实现源头风险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报告结束后,祝凌燕教授就人工智能相关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专家简介:祝凌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领军项目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新污染物的识别、环境过程与人体暴露;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纳米光催化氧化
(环境学院 刘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