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源副研究员为环境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宋旺旺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20258148:00,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源副研究员在实训楼1509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Fat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farmland soil under irrigation withalternative water”的精彩学术报告。环境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等数十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环境学院朱桂芬副院长主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源教授课题组针对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逐年激增的现实背景,开展了替代水源灌溉对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演化规律的系统研究。鉴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全球性传播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健康的重大科学问题,该研究团队立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生态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非常规水源安全利用的农田抗生素抗性基因阻控技术"研究课题。该研究通过多尺度、多因子耦合分析方法,重点探究:(1)不同水质特征(包括再生水、养殖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2)灌溉方式(滴灌、漫灌等);(3)环境变量(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因子等);(4)外源添加物质(有机肥、生物炭等);(5)灌溉历时效应等关键驱动因子对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水平转移机制及生态风险的调控作用。研究成果将为建立非常规水源农业利用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最后,刘源老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和交流。


报告人简介

刘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导。从事再生水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工作,任iMeta执行副主编和8个国内外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个项目,参与制定新乡市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研发的再生水利用及土壤改良技术应用近4000亩。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项、软著3项,曾获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

(环境学院 张静宵 张璐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