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赴泰国亚洲理工学院研学活动圆满落幕

时间:2025-08-01浏览:12


2025725日,与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IT)联合举办的“丝路启航·文明鉴赏”青年全球胜任力计划研学活动圆满完成,历史文化学院参与该活动的4名本科生顺利返校

本次活动从历史文化学院和社会事业学院遴选出品学兼优的16名同学组队赴泰。团队出发前,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守谦赴机场为全体同学送行,并在现场对其开展出国纪律教育。

在泰期间,同学们围绕全球挑战、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跨文化交流等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实地参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及内容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国际化学习与交流。

一、亮点活动:深度参访拓视野

研学首日,同学们来到位于曼谷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 ESCAP)总部,联合国官员引导,参观了会议大厅、可持续发展成果展示区。在专题讲座期间,联合国官员详细介绍了UN ESCAP在协调亚太地区各国落实SDGs、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与联合国官员就“青年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亚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合作机遇”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扬也与联合国官员围绕“中国高校如何参与联合国青年发展项目”进行了积极沟通,为同学们争取到了未来参与相关国际活动的潜在机会。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走进联合国的经历,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全球治理的运作模式,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在推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使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深度体验。


二、主题讲座:聚焦全球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723日,国际知名学者、AIT荣誉教授Mario T. Tabucanon以“全球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题,深入解析SDGs在各国的实践路径,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一代在应对气候危机、贫富差距等问题中的角色。AIT“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薛文超博士聚焦“可持续性与环境治理”,结合东南亚国家案例,阐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AIT自然资源管理系Takuji W. Tsusaka副教授讲解“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揭示农业、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性别与发展研究专家DuanghathaiBuranajaroenkij博士则从社会公平视角,探讨“性别包容与发展”议题,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深入思考。

系列讲座中的每场讲座均设问答环节。我院学生积极提问,与专家就“中国乡村振兴与SDGs的契合点”“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三、实地参访: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索

724日,生们前往泰国顶尖学府玛希隆大学,与该校社会科学学院的教授及学生代表举行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领域跨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赵扬处长介绍了在国际化办学中的成果与规划,希望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推动两校在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实质合作。玛希隆大学代表对河南师大的办学理念表示认同,并邀请该校师生参与明年举办的“亚洲可持续发展青年论坛”。

在尤努斯中心(Yunus Center),师生参与“社会企业与减贫”互动工作坊,了解小额信贷如何赋能农村妇女;参观AIT智能温室与数字农业实验室,直观感受科技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资源消耗中的应用;走进AIT能源园区,实地考察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应用

四、经验分享与圆桌讨论:碰撞多元文化火花

722日下午,AIT博士生何一凡、Krishna Prakash及硕士生Yamin Thu分享了在国际学术环境中的学习、科研及奖学金申请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留学参考。随后的“国际学生圆桌论坛”上,来自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的AIT学生代表与河南师大师生围绕“文化多样性”“本国可持续发展挑战”等话题交流:中国学生分享了家乡在生态保护、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外国学生则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在应对城市化、资源短缺中的探索,不同视角的碰撞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分组任务环节中,两校学生混合组队,围绕“如何通过SDGs相关解决方案让世界更美好”展开协作,从“社区垃圾分类创新模式”“跨境水资源治理合作”等具体议题出发,提出兼具可行性与创新性的方案,并进行成果展示。

总结:收获与展望

725日晚,闭幕式上,各组学生代表汇报了研学期间完成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方案”,展现了跨文化协作的成果。AIT校方为学生颁发研学证书,薛文超博士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中国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期待两校未来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合作与学生交换项目。

此次研学活动是推进国际化教育、提高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重要实践。参与学生表示,通过与国际学者、多国同学的交流及实地参访,不仅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真切感受到全球问题的复杂性与协作的重要性。

(撰稿:陈妍娇 王守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