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河南师大学子多维赋能黄水村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05浏览:10

七月的河南辉县市黄水村,青山如黛,石墙斑驳的古村落仿佛一幅宁静的水墨画。在这里,迎来了支农组、支教组与调研团队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三支队伍以“政策惠民、教育赋能、调研献策”为主线,在这片革命老区展开了为期数日的精彩实践行动,让国家政策的暖阳、知识教育的甘霖与青年智慧的星火,共同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支农组:政策入乡解民忧 温情服务暖民心

71日清晨,支农组一踏入黄水村便按下了“快进键”。队员们迅速将图文并茂的宣传报张贴在村委会的石墙上,清脆响亮的广播声瞬间传遍了村道的每一个角落:“老乡们,支农服务开始啦!”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他们深入百年石屋群,发现了村中存在的老龄化隐忧——老人占比近半。但同时,队员们也敏锐地留意到村子周边青山溪流间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发展潜力。

大姐,您家孩子要是上学有困难,助学贷款能帮着支付学费呢!”队员们蹲坐在农户的门槛上,用亲切的方言将晦涩难懂的政策转化为家常白话,让村民们能够轻松理解。他们随身携带的案例手册里,详细记录着奖学金、助学金的具体申请流程,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在党员之家的老槐树下,队员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仔细询问家庭情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74日,文体广场上热闹非凡,绑着红绸带的孩子们在趣味接力赛中摔倒了又勇敢地爬起来,他们的顽强模样引得围观老人笑得合不拢嘴,直拍大腿。石墙下的合影里,那一张张笑脸比七月的阳光还要灿烂,充满了温暖与希望。

支教组:五育课堂筑梦想 童心向党绽芳华

与支农组同日启程的支教组,以“知识赋能乡村”为主题,开启了为期5天的沉浸式教育帮扶之旅。首日课堂从“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切入,带领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体育课上,趣味游戏点燃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72日的“生活与艺术”课堂上,孩子们拿起彩笔,尽情勾勒出心中美丽的乡村风光;科学课上的“热胀冷缩”实验,引发了孩子们的阵阵惊呼,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73日的“文化与科学之旅”中,盐水浮鸡蛋的浮力实验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中秋节折纸兔子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埋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74日的“历史与实践”课堂,生动地还原了河南抗战史,让孩子们铭记历史;手语课上,孩子们的指尖仿佛在“唱歌”,传递着无声的美好;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学习之星”的奖状映红了孩子们的笑脸,让他们感受到了努力学习的成就感。

75日,“童心向党·助梦未来”大联欢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老师领着孩子们朗诵《少年中国说》,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出孩子们的蓬勃朝气。随后,村民与老师合唱的节目登场,台上台下瞬间汇成欢乐的海洋。

支教组的10余门特色课程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丰富的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创造与担当的种子,为他们的未来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团队:脚步丈量老区土 青春献策振兴路

作为革命老区的黄水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71日,“行访黄水·一路同行”志愿服务团调研组怀揣着对老区发展的关切,奔赴此地。他们顶着炎炎骄阳,仔细观察村庄的布局,与村民们亲切攀谈,深入了解经济作物种植情况以及民俗传承现状,还与村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村子的发展现状。72日的反向走访中,他们偶然遇到了“军属光荣之家”,老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深深打动了队员们,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第三天,团队聚焦党建文化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其中老党员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引发了大家深刻的思考。74日,在系统梳理资料后,他们正式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既有对石屋民居保护的详细建议,也有对生态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为黄水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当暮色再次温柔地浸染石屋的轮廓,三支队伍的实践印记已深深融入村庄的肌理。支农组的政策宣讲,让惠民举措真正落地生根,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支教组的精彩课堂,为乡村儿童点亮了心灯,照亮了他们成长的道路;调研团队的足迹,为老区的发展丈量出了方向,指明了前行的路径。河南师大学子用“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实践,让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正如石墙上新贴的宣传报所言:“政策春风入乡野,青春聚力正当时”——这场以知识、情怀与智慧为名的乡村之约,正化作滋养古村的春雨,催生出更富活力的发展新图景。

(历史文化学院 肖党霞 张志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