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继首日调研后,"行访黄水·一路同行"志愿服务团于次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续写着与乡土共成长的实践故事。
为落实国家本科生资助政策落地,历史文化学院支农组开展"政策找人"专项行动。队员们深入村内经济困难且有高中生的家庭,以案例解析方式详解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体系及申请流程。走访发现,部分家庭对资助政策存在认知空白,甚至从未接触相关信息。此次宣讲通过面对面沟通打破信息壁垒,搭建起国家惠民政策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桥梁,为寒门学子求学梦提供切实保障。
支教组延续多元教学模式,开设绘画创作、礼仪培养、科学实验(热胀冷缩原理)、传统文化(端午习俗)及红色教育(抗日英雄故事)等课程,以趣味互动激发乡村儿童学习热情,在知识传递中厚植希望种子,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调研组则采取"复盘+新探"模式:上午梳理首日调研数据,下午沿新路线走访"军属光荣之家",深度挖掘黄水村历史变迁与发展痛点,同步完成两日调研信息整合,初步构建调研报告框架。
夕阳为黄水村的青石板镀上金边,忙碌的第二日实践在暮霭中画上句点。支农组的新规划铺满案头,支教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挂满教室,调研组整理的民情资料摞成厚册——这些沉甸甸的成果,见证着团队与村庄的深度联结。怀揣两日的经验与感悟,实践队员们步履坚定,誓要让青春在乡土振兴的道路上踏出更坚实的回响。
(历史文化学院 肖党霞 任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