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
当微风掠过教学楼前的白玉兰,琅琅书声里悄然生长出教育传承的新枝。为帮助同学们提升专业技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根据学校实践育人工作部署,2月至6月,我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奔赴教学和工作一线,在课堂实践中锤炼教学技能,在育人浸润中感悟教育初心。当粉笔与春光共舞,教育理想的种子终将在躬耕实践中绽放灼灼芳华。
教学不仅是输出知识,还要学会“搭桥”
“初到附中实习时,我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既兴奋又忐忑。”根据学校安排,2022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李依依被分配到了附属中学初一年级数学组。在跟随带教老师石红浩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领悟到,教学不仅仅是将知识输出给学生,还要学会“搭桥”。
“在讲解平行线性质的那堂课上,石老师并没有直接切入知识点,而是以王戎判断苦李的故事引入。这样的方式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也让大家明白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李依依回忆道。接下来的课堂上,李依依在石老师的指导下,带着学生用“反证法”逐步推理论证。当有学生卡壳说不出判定方法时,她并不急于给出结果,而是让学生像传球一样接力进行补充,逐步推导出完整答案。“这次的课堂经历让我明白,教师要学会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桥’,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更好地将知识内化,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而寻找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李依依说道。
实习的时光悄然流逝,短暂而充实的实习经历给了李依依很多的思考,“当好老师的门道,原来不是把知识灌进学生的脑袋,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尝试,在不断推翻错误的过程中,那些数学定理才真正扎了根。”
上好一堂课,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春,是希望与新生,对于即将到来的教育实习,2022级文学院的王艺蓉也是“新生”。在新乡市红旗区创新路小学,她开启了对教师身份的初体验。
“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一度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王艺蓉回忆道。但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纯真笑脸渐渐融化了王艺蓉的紧张。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从“大学生”向“教师”蜕变。这份转变带来的不仅是责任,更有为人师表的喜悦与期待。喜悦之余,挑战也接踵而至。
“原来一直觉得,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很简单,只要让学生达到书本上的要求就好。可等到真的站在讲台上,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王艺蓉说道。一年级的孩子有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课堂上对自我的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维持有序的课堂秩序,就已经花费了她很多的精力。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教材内容的变化又给她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在的语文课本由“音本位”转向了“字本位”。也就是从原来的先学拼音,借助拼音认识汉字,转变为先认识汉字的结构,由结构进而延伸学习汉字的拼音和含义。“刚开始的时候,单纯从定义出发,认为二者只是先教汉字和先教拼音的区别。等到真正进入课堂教学,才明白‘字本位’很好地融合了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学生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写法,也熟悉了拼音”,王艺蓉说道,“实践教学的经历让我对教学内容的转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帮助我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方法”。
即便生命即将陨落,也应该被温柔对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通往新乡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的道路上,2022级社会事业学院的李亚彬踏上了前往肿瘤内科的实习之路。这里是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也是全国CINV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李亚彬带着“助人自助”的使命,开启了这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
“我家属没来……真的假的,你帮我去买饭?”当另一位无陪护患者得知李亚彬可以用医院一卡通帮忙刷卡买饭时,显得有些不敢置信又有些激动。实习期间,李亚彬除了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读医疗政策,推荐合理的饮食结构。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提升实践能力,她主动参加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培训,观摩了穿刺引流和采血的操作,学习医生在查房时的询问技巧等等。“这些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技能,更学会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关怀”,李亚彬说道。
短短的实习经历让李亚彬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陪伴患者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更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在病痛中守护生命的尊严。“即便生命即将陨落,也应该被温柔对待。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不仅收获了成长,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未来,李亚彬将继续在这片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土地上,用行动诠释医务社工的使命与担当。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场始于春天终于初夏的奔赴,既是从“学习者”向“教育者”蜕变的关键一步,也是我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在这场特殊的“成长大考”中,学校精心搭建平台,导师倾心指导,同学们全情投入,从中收获真知、磨砺品格,共同谱写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乐章。
(党委宣传部 石晓倩 大学生记者 李婉莹 付静娴)